校園安全體驗館建設指南 | vr校園安全教育基地設計
校園安全體驗館,安全教育體驗基地,校園安全體驗教室,校園安全體驗館建設方案,VR安全體驗館建設。
校園體驗式應急安全教育體驗館建設指南
1 范圍
本文件提供了校園體驗式應急安全宣教場館建設的總則、體驗式教育、課程體系、應急演練、人員 配備、制度建設、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指導。
本文件適用于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學校,下同)和幼兒園體驗式應急安全宣教場館建設,從事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活動的機構開展同類場館建設可參照此文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本文件。
3.1 校園體驗式應急安全宣教場館
面向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開放,具備突發事件虛擬場景及部分實景體驗、應急知識學習、應急技能 培訓及應急演練功能,方便拆卸組裝的校園應急安全宣教場所。
3.2 體驗式教育
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學習與實訓演練,讓參與者產生類似于突發事件經歷的方式來獲得應對經驗, 從而提升關于突發事件的應急意識,掌握應對技能的教育訓練方式。
3.3 應急訓練講師
為參與者提供關于突發事件的應急意識和應對技能培訓服務的專職人員。
4 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VR: 虛擬現實技術 (Virtual Reality)
AR: 增強現實技術 (Augmented Reality)
MR: 混合現實技術 (Mix Reality)
LED: 發光二極管 (Light-emitting Diode)
5 總則
5.1 科學引導
宣教內容科學準確,提供全面的應急教育信息和防御防護手段指南,培養提高教職員工和學生關于 突發事件的應急意識和應對能力。
5.2 技術引領
將“虛擬化”、“數字化”、“智能化”、“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合理運用在場館建設中,對于體驗式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5.3 寓教于樂
校園安全體驗館宜采取教職員工和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的形式,開展突發事件應急體驗及訓練演練,讓參與者在親身體驗中接受互動式教育,并同時獲得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6需要考慮的因素
6.1 場館功能模塊
6.1.1 概 述
校園安全體驗館功能模塊建設宜包括應急安全體驗區、人防安全體驗區、生命安全體驗區、自然災害體驗區、 消防安全體驗區、交通安全體驗區、紅十字醫療救護體驗區。
6.1.2 消防安全體驗區
6.1.2.1 宜利用學校教室、實驗室等,增加部分設施設備設置消防安全體驗場所,對消防標識認知、119模擬電話報警、消防安全自救、煙霧走廊逃生等進行學習和體驗。
6.1.2.2 宜通過VR 及三維技術,模擬校園消防應急處置與救援場景,可在虛擬場景中對消防援行動進行認知學習。消防及救援設備包括但不限于滅火器、消火栓、醫療設備。
6.1.2.3 宜通過MR/AR及半實物仿真等技術還原真實設施設備,可在虛擬及半現實場景中進行操作及體驗,配備的半實物仿真器材與場景內虛擬設備物理屬性保持一致。
6.1.3 交通安全體驗區
6.1.3.1 宜利用學校操場、籃球場等,增加部分設施設備設置交通安全體驗場所,對交通安全標識認 知、122及120 模擬電話報警、安全乘坐交通工具、安全通過路口等進行學習和體驗。
6.1.3.2 宜通過VR及三維技術模擬乘坐交通工具場景,可在虛擬場景中對車輛應急設備使用,以及校車事故、交通事故應急處置與救援行動進行學習和體驗,虛擬場景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錘使用、地鐵軌道逃生、車輛事故逃生、傷員救治。
6.1.3. 3 校園安全體驗館宜通過MR/AR 及半實物仿真等技術還原真實設施設備,可在虛擬及半現實場景中進行模擬機 動車和非機動車駕駛等體驗,配備的半實物仿真器材與場景內虛擬設備物理屬性保持一致。
6.1.4 自然災害體驗區
6.1.4.1校園安全體驗館宜利用學校教室、禮堂或操場等,增加部分設施設備設置自然災害體驗場所,對各類安全標識認知,氣象標識預警、防雷擊體驗、110模擬電話報警,地震體驗、臺風體驗、洪水/泥石流/暴雨等常見災害的應急處置措施等進行學習和體驗。
6.1.4.2宜通過MR/AR/VR 等技術模擬自然災害發生場景,體驗者沉浸在構建的突發事件虛擬場景中, 通過自動漫游或從不同視角自主漫游,體驗突發事件發生后的情景、狀況與應對方法。
6.1.4.3自然災害實景還原設施設備宜包括但不限于:災后逃生訓練體驗通道、傾斜小屋。
6.1.4.4自然災害仿真平臺宜包括但不限于:VR地震模擬器、多人VR 地震體驗平臺、臺風體驗艙、 雷擊預防互動認知系統。
6.1.5 醫療救護體驗區
6.1.5.1 宜利用學校教室、禮堂或操場等,增加部分設備器材設置醫療救護體驗場所,對心肺復蘇、 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醫療救護知識及技能進行學習和體驗。
6.1.5.2 設備器材宜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復蘇模擬人、繃帶、三角巾、卷式夾板、制式擔架。
6.1.6 反恐防暴體驗區
6.1.6.1 宜利用學校教室、操場等,增加部分設備器材設置反恐防暴體驗場所,對恐怖暴力事件的常 用手段、特點及反恐、防恐的基本防范方法等進行學習和體驗。
6.1.6.2 宜通過VR及三維技術模擬恐怖暴力事件、校園欺凌事件、民族宗教群體事件的發生場景,可在虛擬場景中體驗應對過程,學習應對知識和技能。
6.1.7 心理健康體驗區
6.1.7.1 校園安全體驗館宜利用學校教室、實驗室等,增加部分設備器材設置心理健康體驗場所,包括但不限于情感小屋、宣泄小屋、傾訴小屋。
6.1.7.2 可通過MR/AR/VR等技術構建多種虛擬場景,輔助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參與者可通 過沉浸式體驗方式,對焦慮情緒、恐懼情緒、創傷后應激障礙、注意力障礙等心理狀態進行體驗。
6.1.8 防踩踏體驗區
6.1.8.1宜利用學校教學樓樓道、通道、操場等,增加部分設備器材設置防踩踏體驗場所,對防范及 應對方法進行學習和體驗。
6.1.8.2宜通過MR/AR/VR及半實物仿真等技術模擬各類防踩踏場景,可在虛擬及半現實場景中體驗應對過程。
6.1.9防溺水體驗區
6.1.9.1宜利用學校游泳館,增加部分設備器材設置防溺水體驗場所,對防范及應對方法進行學習和體驗。
6.1.9.2宜通過MR/AR/VR及半實物仿真等技術模擬各類防溺水場景,可在虛擬及半現實場景中體驗應對過程。
6.2 人員配備
人員配備宜按如下進行:
a、配備應急訓練講師不少于2人,并具備相應的資質證書。
b、配備安全管理人員不少于2人,負責場館安全管理及安全保衛工作。
c、配備操作管理人員不少于2人,負責設施設備及裝備器材的操作、管理及檢查維護。
6.3 制度建設制度建設包括但不限于:
a、制定服務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財務制度、行政管理等各項制度,并針對場館實際,編制相應 的應急預案。
b、建立培訓工作制度,每年針對場館工作人員實施2次應急管理能力集中培訓。
c、建立應急訓練講師考評制度。
d、建立對參與者教育培訓結果的回訪制度。
6.4 設施設備
校園安全體驗館設施設備宜包括但不限于:
a、虛擬現實體驗設備。
b、仿真計算機,交互式投影機。
c、配置基礎性安全體驗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