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帶_扁帶_織帶廠家
織帶的發展
織帶,也叫作繩帶,或者扁帶,是指以各種紗線為原料制成狹幅狀織物或管狀織物。
織帶應用物品種類繁多,廣泛用于服飾、鞋材、箱包、工業、農業、軍需、交通運輸等各產業部門。
30年代,織帶都是手工作坊織帶精美圖片生產,原料為棉線、麻線。新中國成立后,織帶用原料逐漸發展到錦綸、維綸、滌綸、丙綸、氨綸、粘膠等,形成機織、編結、針織三大類工藝技術,織物結構有平紋、斜紋、緞紋、提花、雙層、多層、管狀和聯合組織。
機織(梭織)
經緯交織。并捻后紗線經整經做成筒子(盤頭),緯紗搖成紆子,在織機上織帶。30年代,為手拉木織機、鐵木織機織帶。60年代初,以1511織機改裝成織帶機,現因織帶寬度小,織造方式不一樣,有單條、雙條、數十條不等,有單層,也有雙層。
編織(錠織)
紗線經絡筒、卷緯形成緯線管后,插在編織機的固定齒座上,緯紗管沿8字形軌道回轉移動,以牽引紗線相互交叉編織。通常錠數為偶數,織成織帶為管狀,錠數為奇數,織成的織帶為扁片狀。錠織工藝舊中國就開始應用,錠數因設備不同,一般為9~100錠不等,編織的基本工藝流程為:漂染-卷緯-織造-落機開剪-包裝。1960年開始,對編織機進行多次技術革新,主要有桃板直徑放大,安裝斷橡筋自動停車裝置,鐵錠改為尼龍錠子。這些設備上的改進,使車速提高到160~190轉/分,看臺率增加一倍,產品質量大為增加。
針織
70年代,針織經編、緯編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織帶、扁帶、繩帶。1973年,試制成功針織尼龍寬緊帶。1982年,開始引進意大利鉤編機,工藝先進,生產品種廣,特別適應薄型裝飾類帶織物,如花邊、松緊帶、窗紗、裝飾帶等。基本工藝流程為:漂染-絡筒-織造-整燙-包裝。
目前全國織帶廠家很多,各地都有很多織帶廠家工廠,供應商、貿易商,其中較為集中的幾個地方是廣州,東莞,泉州,義烏,溫州等這幾個地方,由于各地地方優勢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廣州由于有輕紡城全國各地織帶廠家集中,檔次參差個齊,泵州地止統育兒的店全國范圍內屬于中檔,部分有高檔織帶,義烏由于原材料,人工優勢偏中低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