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問一號”,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從今年7月23日發射成功后,“天問一號”已經在宇宙中旅行了41天,再過幾個月就要在火星表面著陸,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著陸的機會只有一次,稍有不慎就會導致任務失敗。為了確保“天問一號”安全著陸,探測器的著陸過程使用了很多“核心技術”,而其中一項繩索技術就來自青島。由于特殊原因,雖然我們現在還看不到這段繩索的真面目,然而它背后卻凝聚了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
據專家介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最難的環節之一,就是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后,降落傘減速的過程。據測算,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的速度會高達每小時18000千米,這對降落傘傘繩的強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稍有偏差就可能導致著陸失敗。
青島華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 徐連龍:減速傘打開一瞬間,它受到的沖擊力是非常大的,傳統的插接方式,可能耐受不住它的沖擊力,就會在插接處斷裂,我們后續的任務就完成不了了。通過我們插接技術的升級,確保了在這一個地方不會斷裂,能夠使它比較完美地安全地降落到火星表面。
傳統的繩索插接技術,在繩索的插接處,繩索的強度會降低50%,導致繩索很容易斷裂。研發人員經過半年多的技術攻關,才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讓繩索插接處的強度損失降為零,為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提供了技術保障。在火星探測器地面模擬試驗階段,海麗雅還研發了一款特種彈性繩索,確保了試驗數據的穩定性和精度,為“天問一號”在火星上的安全著陸提供了保障。
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徐連龍:作為一家有著98年繩索研發歷史的企業,我們相繼參與了國家十項重大科研專項,能夠為國家十個重大科研專項服務配套,從內心也充滿了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