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麗雅:小小繩纜”上天入海”
工業互聯網之都綻放制造業“新金花"
在中國繩纜界,青島海麗雅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其所生產的繩纜隨著大國重器“上天入海”,屢創奇跡。這家有著98年歷史的企業,已成功實現從扎頭繩到特種繩纜的轉型,同時深耕安全應急產業,實現企業新的跨越式發展。
日前,執行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軌飛行里程突破4億公里,預計今年2月到達火星。在這項國家重大科研工程的背后,有青島元素的鼎力支撐——青島海麗雅集團為“天問一號”提供了著陸傘繩連接技術。在著陸過程中,火星探測器會經歷“黑色七分鐘”,當出現超高速、超高溫,如何確保降落傘繩安然無恙?這是公認的技術難題。海麗雅的技術團隊經過上萬次實驗,發明了繩索插接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增強傘繩強度。
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 王瑋:這是首根用于火星的繩纜,本身就預示著沒有什么先例可循,這根繩纜除了要承受近10噸的拉力,還有彈性等幾十種關鍵指標要求,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次多重的、全新的技術挑戰。
海麗雅技術團隊還為“天文一號”定向研發了一款特種彈性繩索,替代原有的大型金屬彈簧,確保了著陸器耐沖擊地面模擬試驗的順利進行。
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 徐連龍:我們從300多種原材料里面進行了一些選擇,最后確定了尼龍這種原材料,編制工程復聯股數從32股降到3股,后來又上升到8股,我們又確定了后整理的溫度、濕度、鹽度比,最終我們才研制出符合火星探測要求的這種繩索。
其實,早在2009年,海麗雅的特殊繩纜就已在國家高精尖項目中亮相。當時,我國自主研制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即將海試,需要在潛水器頂部安裝一盤長達9000米的救生繩纜。接到任務后,海麗雅日夜攻關,最終交出了一條合格繩纜,不足“蛟龍”號重量的千分之五,但繩纜強度卻是同直徑鋼纜的5倍。
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黃濤:我們做了一個防水、防腐蝕的涂層,一個是抗海水腐蝕,再一個能夠抗摩擦,甚至能夠提高斷裂強力,我們也在繩索表面做一些仿生物附著的其他涂層等等。
一根小小的繩索,上天又入海,展現著青島企業在大國重器中的科技擔當。成立于1922年的海麗雅,從生產女士扎頭繩起家,歷經多次改制和“專精特新”技術突破,華麗蛻變為一家高科技企業,產品品種已達1000余種,擁有專利1600余項,特種繩纜在深度、精度、溫度、強度等方面創下四個中國第一,廣泛應用于大型飛船返回艙、萬米深淵級科考等重大科研項目,替代了進口產品。在此基礎上,海麗雅加長產業鏈,向應急安全領域延伸,生產應急自救產品,并面向公眾開展應急安全培訓。兩大產業板塊支撐企業加速發展。
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旭明:下一步,集團將在青島建立超纖繩纜以及高端裝備的研發基地,向全球隱形冠軍企業進發。在應急安全產業方面,重點打造城市應急安全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構建屬于我們自己的應急安全教育青島模式。